女生在成長過程中,或許都有類似經驗:月經來臨時,父母準備了四物湯幫自己補血、緩解經痛;準備考試熬夜時,十全大補湯隨伺在候;生產或小產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藥膳湯包任君選擇。
文章摘要
中藥好像總是與「補養」、「強身」劃上等號,有吃有保庇,但真的是這樣嗎?
中藥之所以為「藥」,是因為擁有特殊的「藥性」、足以影響人體,並在正確搭配下能夠治療疾病。藥性強烈的中藥,能夠對人體產生快速、顯著的影響,而藥性平和的中藥作用和緩,對人體的影響也比較輕微。然而無論是藥性強烈還是平和的中藥,都一定要在「體質適合」的情況下服用,才能夠產生療效、沒有副作用。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華人社會向來有將中藥入菜的飲食習慣,因此衛服部在2019年公告了「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提供民眾辨別哪些中藥夠溫和、而且安全性高,可以作為一般食物服用。
有趣的是,生理期和小產女性常喝的「四物湯」、「生化湯」以及常使用中藥材,例如當歸、地黃、川芎、益母草、人參、杜仲、黃耆、芍藥……等都不在「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之列,代表未經醫師評估就擅自飲用這些含有中藥材的湯包或濃縮飲,其實是有相當危險性的!
👉延伸閱讀:生產後需要坐月子,那小產後也需要嗎?聽說小產後需要喝生化湯、吃中藥來補補身體,是真的嗎?
生理期和小產後,是女性身體特別敏感、脆弱的時期。接下來李醫師將根據衛服部公告的資料,為生理期和小產女性提供中醫觀點的飲食指南,並介紹在不同階段該如何挑選可作為日常食品使用,且其特性極為溫和,宜適度攝取的好食材調養身體。
生理期怎麼吃
生理期的重點有兩個:減少經前症候群,以及讓經血排乾淨。飲食上,會分為「經前1-2周」以及「經血出現的第一天到完全乾淨」兩階段來作說明。
一、經前1-2周
這段時期容易出現胸部脹痛、暴躁易怒、憂鬱、頭痛、長痘痘、燥熱、睡不好等上火症狀,便秘和水腫也是常見問題。
a.飲食指南:
經前症嚴重的體質,原則上要特別忌口炸、烤、辣、生的蔥薑蒜、過多辛香料以及冰飲。飲食比例上蔬菜應多於蛋白質,或至少各一半,留意均衡飲食。平時容易經前脹氣及便秘問題者,為避免阻礙子宮經血排出,建議在經前幾日避免食用過多全穀類澱粉(像是糙米、五穀米),並以適量白米飯作為澱粉來源。容易長生理痘的人要特別忌口乳製品和甜食,睡不好的人請避免攝取咖啡因。
b.食材補給:
經前容易頭痛、易怒的人,可以將性質辛涼的菊花、薄荷作為茶飲幫助火氣疏散。水腫明顯者,喝點赤小豆水、薏苡仁水也會有些幫助。
二、經血出現的第1天到完全乾淨
a.飲食指南:
需完全忌口冰飲、未經加熱烹煮過的水果和生菜,避免飲食偏涼引起脹氣及阻礙經血排淨。生理期間血液流失,會特別容易覺得疲倦,記得要保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b.食材補給:
紅棗的性質「甘平,歸脾胃經」,能夠「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在月經前期服用可以溫和地補充氣血、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貧血和手腳冰冷的症狀。紅棗對於肌肉筋攣和情緒也有「緩」的作用,能夠放鬆子宮平滑肌、改善經痛,並緩解經前的憂鬱和情緒起伏。此外,紅棗可以補充流失的血液,改善經期疲倦,並避免月經後期的頭暈、頭痛產生。
👉延伸閱讀:生理期能喝四物調養嗎?正確處理讓我來告訴妳
小產怎麼吃
由於大量流失血液,加上可能有胎盤殘留子宮、手術傷口沾黏的情況,所以小產調理初期的調養方向是以「補氣血」和「排瘀」為主;等身體和腸胃功能恢復後,再逐漸加強「補腎」,恢復子宮和卵巢功能。
一、小產後第一周
a.飲食指南:
這段時期以「排瘀」為主,「補氣血」為輔。飲食清淡,避免太多的大魚大肉阻礙消化,未經加熱烹煮過的水果和生菜、冰飲和炸、烤、辣的食物。最重要的是要多休息,不過度勞動,確保睡眠充足。
b.食材補給: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可助小產復原期間生津開胃,且營養價值高,促進消化,可以改善因為過於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
👉延伸閱讀:小產/流產後可以馬上吃補品?營養師:補錯時機,效果打折
二、小產後第二周
a.飲食指南:
開始加強「補氣血」。日常飲食可以逐漸增加肉類、蛋白質的比例,但仍應攝取充足的蔬菜和米飯幫助消化。
b.食材補給:
紅棗、龍眼肉能夠補益流失的氣血,並具有安神的功效;銀耳質地黏稠,可以補充因為小產流失的津液。
三、小產後第三到四周
a.飲食指南:
此時若胃口和消化功能正常,可以逐漸恢復原來的飲食習慣,但仍應注重營養和均衡,盡量少吃冰飲。若有胃口差、消化不良的情況,應就醫治療。
b.食材補給:
黑豆、山藥、黃精、枸杞、都具有補腎、補虛的功效,但黃精和枸杞屬於比較滋膩的藥材,若有脹氣和消化不良的問題,應先諮詢中醫再行服用。黑豆的性質甘寒,具有補腎、補肝的效果。子宮、性腺調節皆與肝、腎經有關,透過肝腎的補益效果能夠促進子宮修復,幫助恢復排卵功能。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在生理期或小產後有身體不適的情況,仍應以就診治療為第一優先,再視情況進行食療補充。而在小產期間的飲食選擇上,也應選擇無過度調味、以天然食材製成的產品為主。若不確定自己的體質適合哪些食材,應先諮詢中醫師的建議,不要自行服用市售的中藥湯包或濃縮液,以免與處方藥物產生衝突或加乘效應。

【現職】
澄杏中醫診所 院長
鼎妍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F.A.C.E 韓式美妍針灸認證醫師 No.36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中昆院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馬祖無中醫鄉巡迴醫療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
專注婦科保健,以營養為核心讓女性做好日常調理,婦科保健問題可以直接透過下方詢問。
版權所有,翻印、盜文皆違反智財權,請勿以身試法。



【現職】
澄杏中醫診所 院長
鼎妍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F.A.C.E 韓式美妍針灸認證醫師 No.36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中昆院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馬祖無中醫鄉巡迴醫療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